如何学会真正的演讲 学口技的十大技巧?

[更新]
·
·
分类:行业
2502 阅读

如何学会真正的演讲

学口技的十大技巧?

学口技的十大技巧?

1、朗读朗诵: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师!
2、对着镜子训练:建议你在每天的朗读过程中,对着镜子训练,训练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
3、自我录音摄像: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程拍摄下来,这样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
4、尝试躺下来朗读: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
5、速读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6、即兴朗读:平时空闲时,你可以随便拿一张报纸,任意翻到一段,然后尽量一气呵成的读下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下,上半句看稿子,下半句离开稿子看前面(假设前面有听众)。长期以往,你发现自己记忆力加强许多,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也在加强。
7、背诵法: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尝试去背诵一些文章,一篇一篇地去完成。天长日久,那些文章字句自然就转化为自己的词语了,练到一定时间就能张口就来口出华章。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8、复述法: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可以找一位伙伴一起训练。首先,请对方随便讲一个话题,或是一个故事。自己先注意倾听。然后再向对方复述一遍。这种练习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及现场即兴构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9、模仿法: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10、角色扮演法: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角色语言去演讲,叫“情境模拟训练法”,比如扮演律师,扮演市长答记者问,扮演新郎新娘即兴发言等等,还可以选择小品中的角色扮演,直接让学员去演小品,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如何学会提问?

这个问题我推荐一本书:《学会提问(实践篇)》。
这是由对“提问”拥有十多年思考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写的书。粟津恭一郎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大企业高管不断地“提问”,用提问引导企业管理者获得更大的成功。十多年下来,粟津恭一郎成为了日本“提问力”专家,《学会提问》这本书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学会提问》脉络清晰,易读易懂,这可能也是日本作者写书的特点。全书大概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会提问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关于提问的四种标准(轻松提问、劣质提问、沉重提问、优质提问);第三部分是“优质提问”的诀窍和创造方法。
提问改变行动前面说过,作者粟津恭一郎的日常工作就是提问,在十几年的职业“提问”中,他觉得“人是被提问支配着的。”因为我们在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都会先向自己提问,然后再做出决定。
提升提问的技巧,能够增加交流能力,优质的提问还能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人生轨迹,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虽然优质的提问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可是我们平时不论是“提问的方法”还是“提问的品质”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就像题主说的,中国式教育很少有人会教孩子如何提问,提问的重要性其实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识到。
所以,对“提问”进行学习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提问的差距”会造成“人生的差距”,优质的提问能够为被问者带来新的发现,若向自己不断地抛出优质提问,伴随着努力和行动的改变,会极大地拓展人生的可能性。
提问的四种标准《学会提问》中根据乐意回答的程度和发现的有无和大小,将提问分为“轻松提问”“劣质提问”“沉重提问”“优质提问”四种类型。
所谓的“轻松提问”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日常闲聊,这种问题对方一般很容易回答,有点类似于寒暄。
让对方不舒服又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的可以算是“劣质提问”了,比如涉及隐私的“你不结婚吗?”“你为什么不要小孩”之类的。把自己的价值观或主观臆断强加于人,对对方穷追猛打,甚至让人萎靡不振的提问都属于“劣质提问”。
“沉重提问”是被问者不愿回答,但又会带来新发现或行动的提问。简单来讲,就是问题虽然难听(沉重),却是对方进步所不可或缺的。其实在生活、工作中很少会有人主动向我们提出“沉重问题”,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有一位很好的“教练”,如果没有的话,不妨试试向自己抛出沉重提问,利用提问的力量,拓展自己的人生边界。
所谓的“优质提问”就是将“轻松提问”变成能够促成发现和行动的提问;将“沉重提问”变成乐意回答的提问。询问未来而非过去的提问,还有就是开放式而非封闭式的提问,更容易成为优质提问。
“优质提问”的创造方法我们都想让自己提的问题成为“优质提问”,虽然没有“一问走遍天下”——对任何人都好使的优质提问,但是优质提问有它“顺势而为、关注内核”的创造方法。
顺势而为:了解提问的个人偏好这里作者提出了用“十分钟来了解提问的个人偏好”。怎么了解呢?在十分钟之内,请自己或者想了解的对方做如下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绩效(工作、私人生活、整个人生),你每天会向自己抛出怎样的提问?”
十分钟之内,针对这个问题,列出二十个提问。可能有人轻而易举就能写出二十个提问,但是有些人最多只能想出来10个,其实这没有关系,关键不是数量,而是提问中折射出的个人偏好和特点。
关注内核:了解3V(理想、价值观、常用语)
为什么每个人的偏好不一样,本质原因是每个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价值观”“常用语”不一样,所以提问才会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对方心里已内化的提问距离相近,但又从没自问过的提问”呢?切入点就是前面说的“渴望得到的东西”“价值观”和“常用语”。作者把它称为3V:
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东西)
Value:价值(价值观)
Vocabulary:语汇(常用语)
找到对方关注的内核,运用两个以上的“3V”关键词,你就很容易创造出优质提问。
有意思的是,粟津恭一郎不仅把优质提问贯穿在职场中,还把它用在育儿过程中,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他强调抛出“将来能在孩子心里实现内化”“刺激孩子求知欲”的提问。比如:“要想答出这道题,你觉得应该先从哪里入手?”“如何把这道题先画成图呢?”等等。
我还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只要拥有对未来的希望,就能战胜绝大多数困难。”是的,眼下正被烦恼或难题困扰的人,只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待,就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所以,向自己抛出能对光明的未来产生憧憬的问题吧,学会提问,拥抱更美好的人生。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