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择导师课题怎么选 报考桥梁研究生,选导师时,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哪个好?

[更新]
·
·
分类:行业
4076 阅读

研究生选择导师课题怎么选

报考桥梁研究生,选导师时,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哪个好?

报考桥梁研究生,选导师时,副教授和副研究员哪个好?

三个不同的职称代表三个不同的工作环境,其实一个级别,所以关键看哪个人手里头的课题比较多、外面接的活儿比较多,这个是选择的重点,因为这样你才能接触实际,才能把理论用出来和实践对比,才能写出不会轻易被pass的毕业论文,如果差不多,就选个自己想从事的方向吧
副教授一般是高校的职称
副研究员一般是科研院一类的科研单位的职称,高校也有,都是专业靠不上的人士才评的
高工一般是工程部门的职称,高职院校现在也有很多人有这种职称

研究生希望导师是什么样子的?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相信不同的研究生,对于“导师是什么样子”的问题,有着千奇百怪的答案。小西来聊聊我自己的答案呢。
小西已毕业蛮久,有幸成为一个研究生导师。之前,也曾感慨过,我们慢慢的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模样。看到不少朋友在讨论“研究生希望导师是什么样”的话题,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懵懂的自己,逝去的青春啊!
注:猜猜是哪里?小西之前在这里住了3年,后面搬去校本部。当时是大四刚开学不久,历经专家成绩排名、学院组织的面试PK,我获得了推免资格。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对读研、对导师有着不小的憧憬。不久,我日后的导师喊我去办公室聊天,建议我跟他读研。那时导师刚来校工作不久,团队仅有1个师兄、1个师姐,也是刚上的副教授。挺有缘的,后面我也跟着导师读研、读博。也许,我之前希望的也是“有缘”。和大部分人的观点一致,我也认可导师在研究生课题研究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指引”、“导向”。或者说,一个好的导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在聊“研究生希望导师是什么样”的话题之前,小西想讲点小故事,也许更容易理解或者找寻到答案。今天,小西和一个教授在讨论不同导师研究生间的“攀比”话题,比如说感觉到如今学生们私下间,关于不同导师课题组待遇的交流非常多。开始,我以为学生们会羡慕一些助研津贴发放较多的课题组,比如导师额外发放硕士生500元/月、博士生800-1200元/月。相对来说,高校的这个助研津贴标准比中科院大部分研究所要低不少。可是,几个导师,还有和研究生间的交流后,我们才得知不止是这样,她们更羡慕学生高科研产出的“大牛”课题组。补一句,两者兼得就更好啦。
为什么呢?我们专业的这位大牛导师,11月带着课题组的不少学生参加了国内的一个学术会议,之后12月又带去M国参加国际会议。在我们看来,大牛课题组管理严格,如早8:30、晚22:30打卡,不一定是研究生们希望的导师模样。事实上,她们也并非每月每人都又发津贴,而是采用论文发表奖励的方式,即发表什么层次的论文对应不同额度的奖金。也就是说,努力的学生奖励可能拿到手软,“混日子”(只想拿个硕士学位的)的研究生基本没有额外的补贴。之前的文章中,小西也聊过导师的话题。往往研究生们在导师的双向选择中,属于弱势群体。优秀导师每年都不缺学生,想跟的学生挤破脑袋呢。同时,优秀导师的招生指标大部分给了10月就确定名单的推免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生在导师选择中,就不可能达到希望的十全十美,而是得有所侧重。比如说:导师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和指导学生的精力、时间可能就存在矛盾。不少研究生选“学术大牛”做导师之前,自己就知晓课题组内具体负责指导的是年轻老师(“青椒”,也是第二导师)。之前有朋友和小西反馈过,一年才见自己导师(课题组学术带头人)不到5次。没法啊!导师得在外面参加各类学术交流、课题评审、学生毕业答辩等会议,还得想办法争取一些横向课题提高团队老师的待遇,给学生发放足额的助研津贴等。
这也就是为何部分研究生直接选择年轻讲师或副教授,作为自己导师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她们更能细心、手把手地指导好自己少量的三两学生。与其跟着大牛导师分配给第二指导指导,不如直接选择他,相信会更尽心。甚至说,大牛导师分配的不是青年教师,而是之前的师兄师姐,也是很常见的事情。简单的说,就是希望导师发钱多、管的松、学术地位高、性格好和易沟通、有责任心和乐于指导学生、毕业时推荐工作等等。一旦遇到这样的好导师,要学会珍惜,加油!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