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重要意义及解决途径 部属大学和省属大学哪个就业有优势?

[更新]
·
·
分类:行业
2179 阅读

就业的重要意义及解决途径

部属大学和省属大学哪个就业有优势?

部属大学和省属大学哪个就业有优势?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享/分析/解惑
既然邀请了。总得给点面子,部属院校和省属哪个有优势,哪个没有优势,必须根据不同的行业的地域进行分析。
不管是部属大学或者是省属大学,都有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部属重点大学就是我们所说的211重点建设大学和985重点建设大学。
但是 省属重点大学只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没有985重点大学。
当然,2017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建设大学里面,三所省属院校也进入了世界一流建设大学b类,这个也相当于新一代的985重点大学。当然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在省属院校里面实力算不上是最强的。
目前的部属院校,我们只讨论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大学,工信部直属院校和中科院直属的中科大,其他部委重点院校比较少,就不予分析了
部属和省属的差异,我们也采用田忌赛马方式去对比。毕竟最强的部属大学和最强的省属大学无法比较。因为部属重点院校里面最厉害的清华北大,省属院校里面最厉害,的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或者郑州大学,西北大学和清华北大都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先说结论,在任何一个行业,在全国层面上讲,部属院校具有绝对的优势。而省属院校一般在自己省内有比较强大的实力,但省外基本影响力可以忽略。我决定对以下几个行业来分析。
因为所有的就业都可以具体的某个行业,所以,就业主要是看行业对比:
金融银行系统医疗卫生界。电子信息领域。电力系统。土木建筑行业师范教育届军//工/领域
金融银行届这个基本上不用多说,在全国的金融界/财经界有垄断地位的是几个教育部直属院校。比如金融行业最厉害的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还有人民大学,两财一贸等。
当然中/央/财经大学的实力范围主要在北京,上海财经大学的主要势力在上海,但是他们基本上全国通吃。
但是具体到某个地方省份,比如在安徽省,那么安徽省的金融财经系统,基本上是被这个安徽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所垄断,外来势力不一定比本土实力强。
当然,金融行业就业,不论在中//央还是地方,教育部直属的财经类重点院校和综合性院校,都是具有绝对的优势。
医疗卫生领域
医疗卫生领域最著名的部属院校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个是全国通吃。然后原来的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都被并入综合性大学。我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华西医学院,同济医学院等她们都是全国性的重点医科大学。
那是因为医疗卫生领域比较特殊。就业和地方性省属院校的进行就业比拼,不一定拼得过。如安徽省医疗卫生领域的老大是安徽省医科大学。一个大学几乎垄断了安徽省医疗卫生领域所有的领导,教授,以及三甲医院的副主任,主任级别的医师。
如果你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院的毕业生,你去安徽找工作。你就业真不一定比得过安徽医科大学,或者说一定比不过安徽医科大学,因为当地的三甲医院的所有的主任,副主任医师,领导,90%以上全是安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
但如果是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到任何省份就业,我觉得当地的三甲医院都会高看一眼。
电子信息领域
电子信息领域全国吃的开的就是两电一邮,这个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当然也有一些吃的开的省属院校,比如这个南京邮电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原来是部署院校,但是现在是省属院校,但是他们在这个行业内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因为电子信息领域比较特殊,都是全国性的行业,所以重点院校对省属重点也要具有压倒性优势。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电网或者南方电网,因为这个好像是全国性行业和地方性行业相结合的一个行业,所以最具备优势的是教育部直属的华北电力大学。
如果具体到某一个省的电网,当地的省属重点院校也具备很强的优势。
因为部属重点院校虽然毕业生受到欢迎,但是毕业人数有限,具体的某一个省,可能不如当地的电力强校人数。
土木建筑届
土木建筑届这就是最厉害的就是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中,其中七个院校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普通的省属院校。但是在全国领域来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比很多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更受受欢迎。
老八校院校就业的主要是全国性的著名设计院和省设计院,普通院校毕业主要就业单位是市设计院,和地方建筑企业。
另外具体的某个省的土木建筑行业,这个省的也有很强的优势。比如北京建筑领域,北京建筑大学的优势就非常的明显。
师范教育届
部属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让全国在全国师范领域内通吃。但是具体到某个地方,它的就业人数远远超不过当地最厉害的师范大学。部属师范院校有免费师范生,受到广大中小学招聘的热烈欢迎。
军工领域
这个领域比较特殊,一般招聘面向是国防七子(哈工大,北航,北理,西工大,南航,南理,哈工程。)及其他部属重点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也想在这个行业内就业的比例非常的低,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有一些普通的省属院校在军工领域就业也有一定优势,因为他们是原来的个军工领域的一般部属院校,比如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他们原来都是兵器部或者航空航天部的部署一般院校
其他行业也不再一一复述。
结论:基本上医疗卫生行业外。任何行业部属院校对省属院校都具备强大的领先优势。

大学生考研好还是就业好?你怎么看?

刚接到一个咨询:有位大一的学生问,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想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早一点挣钱。那么,大学毕业是考研好还是直接就业好?
大一就开始为考研和就业纠结确实有点早,也说明你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出发点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么,大学毕业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前提是你先能毕业,再能考上研。如果考上985名校的优势专业研究生,你还纠结啥呀?职业规划,在当下及未来的社会,与过去的时代不同了,越来越显示一个明确的趋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能考上名校优势专业,你的人生起点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你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种层次了,当你混得更好的时候,孝顺父母的层次也更高了。
作为资深HR,从职场角度说一下考研与不考研的区别。
过去流行一个段子:本科毕业的同学由于早毕业三年,已经提职加薪,硕研毕业的同学入职后当了本科同学的下属。过去那个年代,这种情况比较多,传统企业比较多,国企比较多,岗位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先来后到,先到先得,早毕业几年,先把好位置占了再说,反正学历在升职中并没有什么价值。那个时候,大学生的供小于求,本科毕业也能找到好工作,读研究生晚三年就业,真的可能跑输本科生。
现在以及未来是什么情况呢?与过去的职场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是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概念。
第一,应届生就业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偏远地区没人去,大城市、发达地区、朝阳行业、优质公司完全供大于求,稍微好的岗位起步价就是硕研了。选择大于努力,从学历就开始了。
第二,传统企业相对走下坡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始崛起,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到招聘上,就是对智商、学习能力和文凭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时代,一定是技术和创新驱动的,需要更多的高智商高技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推动。文凭不能代表能力,但大概率代表学习能力和智商水平的。以前的企业靠信息差、靠政策扶持、靠传统运作就可以活得挺好的,很多传统的国企里,高中毕业就能胜任岗位,现在这一套已经不行了,企业发展真的靠硬邦邦的技术实力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别就在招聘时体现出来了,这不是学历歧视,而是时代的需求。
第三,人生选择的问题。如果你要去北上广深闯荡,寻找那些高科技高智商的公司,寻找那些薪酬弹性特别大的行业,你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这些优质职位只招名校硕研以上学生,普通本科生的简历估计被直接扔掉了。你可以抱怨不公平,文凭不代表能力,为什么不给你展现能力的机会?其实,面试官就傻呀,从一大堆名校毕业的精英里挑人,成功的概率难道比招一个普本生要小吗?凭什么给你证明的机会?有的是名牌大学的硕研抢着来呀。但是,如果你只是进入公务、事业、国企、央企体系内的通用岗位,或你想回到你的家乡小城市从事一份通用岗位,其实,本科生就足够了,在未来的提职加薪过程中,本科生由于更踏实,反而跑赢了那些好高骛远的研究生。但是你想去大城市的高薪行业闯出另外一番天地,还是好好考一个名校研究生吧,你看看那些知名高薪公司的招聘公示,起点都是985的硕研了,几乎没有普本生的机会。
第四,学科功底的问题。你们单位搞晚会或搞运动比赛,你就知道童子功的厉害。那个三岁就打羽毛球的同事轻松秒杀业余爱好者,那个十岁考到九级的同事弹钢琴就是惊艳全场。我作为资深HR,其实心里是不接受“唯学历、唯文凭”这种论调的,但是长期的实践证明,高学历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和岗位,比如科研、设计、教育、金融等高知群体聚集的领域。研究生,至少代表你学的专业知识多,理论功底扎实,在中低层的时候,你与本科生PK,感觉不到优势,但是,到了中高层次的研究领域,就需要智商和理论功底了,具有硕士和博士的科班功底的人,就是比本科功底的人强。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比如,你在攻克一道难题时,在较低层次时,你们的智商都够用,差距不明显。但是到了中高难度层次时,智商和理论功底就发挥出作用了,博士一下子就想透了,就突破了天花板,本科生由于智商和理论功底的问题,就是无法突破天花板。举个简单例子,有人学英语,几年就是呱呱叫,有人学英语,一辈子都学不好。这就是本质差别,你看科研院所搞出成果的人,大多数都是名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进去就是一个助手,这就是一个基本现实,我们不要说气话或说鸡汤语,什么事在人为?你的理论功底不够,天花板就是低,你再努力也比不过智商比你高一大截子的人。
综上,考研还是不考研,灌鸡汤文是没有用的,时代不同了。以前还有靠各种手段逆袭的机会,以后这样逆袭的机会越来越少,社会逐步进入成熟稳健的精英化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改变时代,这是大势所趋。信息差、地域差、关系差慢慢填平补齐,剩下的就是比聪明比技术比迭代比先进。考研,考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学习能力、一种理论功底,甚至就是一张竞争门票。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