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习才有效率 老师们请支招预习笔记该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评价预习成果的标准是什么?

[更新]
·
·
分类:行业
3110 阅读

如何预习才有效率

老师们请支招预习笔记该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评价预习成果的标准是什么?

老师们请支招预习笔记该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评价预习成果的标准是什么?

【戏墨说“教”】
“预习笔记”杂说
收到提问者的问题很是感谢,由于近期小忙,没能及时答复请见谅!这是一道相关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很有思考的价值,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以便孩子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下面就随便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同样如此,所以说“预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预习效果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学习过程中需要预习的内容很多,预习的形式和方法也很多,其中记录“预习笔记”是很好的形式之一。所谓“预习笔记”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把自己预习过程中的自己觉得相对重要的相关环节和内容记录下来,为自己后期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预习笔记的书写首先讲究的是要“便利”,其次是要“有效”,再者就是要“习惯”。
“便利”是指我们在预习过程中做“笔记”时要以方便快捷为前提,我们不是为了做笔记而笔记。做任何事情都是讲究时间效益的,如果我们本末倒置,把时间花在做笔记上,而不是花在预习的内容上,那一定是得不偿失的。预习笔记可以是一个符号,可以是一个记号,也可以是一个批注等等,但必须是自己已经熟悉的,自己一看就明白的。之前所说的这些更多的是使用在书本之上,一般是“边读边记”的一种形式,方便而及时!
“有效”是指我们所做笔记要始终为预习服务,预习始终为学习服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预习该做什么内容的笔记,一切得看我们所预习的内容,得看所做笔记是不是能帮助自己理解掌握所预习的内容,也就是预习笔记的有效性,这既是衡量预习笔记好坏的重要依据,更是评价预习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预习笔记除了上面所说的在教材或文本上做记号,勾画,做批注等形式外,有必要备一本预习笔记本,这个预习本是记载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自己无法自我理解的问题,是需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是涉及知识点、重点、难点一类的,记下来有助于自己在学习时有的放矢,有助于自己及时反馈,及时消化,及时巩固。
“习惯”是指不同的人有不同预习习惯,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自己习惯的预习方式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说预习笔记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它是因人而异的,自己运用习惯就好,有助于自己预习就好。这就好比吃饭拿筷子一样,自己习惯了怎么拿就怎么拿,关键是能方便自己能夹到菜,吃到饭。
以上仅仅是是个人之见,不一定正确,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预习?

大多数同学的预习,都是提前学习,然后正式上课就是复习,整体上延长了学习的时间而已。
我们必须意识到,预习就是预习,不是提前学习
接下来和我一起学习
1) 为什么要预习?
2) 具体该如何预习?
为什么要预习
预习,是为了降低总体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时候,
人的大脑和身体肌肉的运行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
我们在运动之前都会进行热身运动
如果不进行热身,让身体活动开,
就会很容易出现拉伤等运动伤害。
而预习也是一样的,
是提前让大脑细胞活跃起来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预习
现在你知道了吧,你是要进行热身,而不是正式开战,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疲劳了。预习,一定要短、快、高效!
a. 时间
哪些科目需要预习:
第二天要上课的科目;自己感觉学习吃力或者需要提高效率的科目。
预习时间:1~10min/科。
预习时间一定不要太长,不然就违背初衷。
一开始不知道怎么预习的时候慢一点,可能要10分钟;后来熟悉了,每一科3-5分钟就好了,一般高中生需要预习的科目每天不超过3科,也就是,每天预习的时间,顶多15-20分钟。
b 方法
有研究发现,人类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20min,
也就是没20min就会走神一次,
一节课45min,我们就大概走神2次,
有的自控力差一点,可能3、4次。
而且这是没办法进行自我控制的。
而对我们的影响是:
上课老师讲到了关键的知识点、重难点,而我们正在走神,于是就这么错过了~!
然后课后花上半个小时去补回来。
那么具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提问题。
一般来讲,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
本课大致是在讲什么问题?
本课的内容需要哪些基础?
和前面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
我估计哪些东西是重难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要模板。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性添加不同问题。
另外,不同的学科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数学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
这个公式是由哪个公式、公理推出来的?怎么变形?
语文的预习问题偏向于这种: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把他们提出来,然后大致找一找在课文、课本当中的对应位置和步骤,但是不要刻意去解决它!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解决这些问题是明天正式上课的任务,今天我们只需要模模糊糊的了解一下就好了。
如何知道自己的预习是否是有效的?
一个最简单的检查标准就是,你是否产生了明确的问题和疑惑?你的问题够具体够清晰吗?
我上面给出的问题模板,是比较大而空的,对应到你每天的预习,应该是具体的
比如,问题“本课的内容需要哪些基础?和前面的知识是如何衔接的?”
就应该变成——“明天学习三角函数变化的半角公式,跟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跟二倍角公式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能相互推导吗?如何推导?”
这样预习的好处是,你听的时候会很清楚,很有条理,而且不会漏掉重点。
刚才讲过,当你的大脑很疲惫的时候,它会自动进入休息状态——走神。
然而,它什么时候回过神来呢?你原来是没法控制的。
当你预习过以后,你提出了“半角公式和基础公式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后,相关的区域就被激活了一些。
只要老师说“下面我们来从基础公式把半角公式推导出来。” 哪怕你当时是在走神期间,只要听到这句话你就会突然自动回过神来,继续跟着听课,这样就不会漏掉重点了。犹如神功,再也不怕漏掉重点了~